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3-01-20 00:00
2022年是贯彻执行《慈善法》《湖北省慈善条例》的重要一年,在区民政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市慈善总会的业务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慈善法》为依据,以乡村振兴为重点,区慈善总会坚持依法行善,主动慈善,精准救助,努力塑造襄州慈善品牌,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一年来,区慈善总会募集款物92.95万元,救助款物支出151.0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2953人。(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法开展“安老、扶幼、助学、济困”慈善宗旨,充分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扎实开展各项救助活动,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积极提升慈善服务水平,)
一、工作情况
(一)定向捐赠与慈善常规救助情况
1.积极开拓创新,健全筹募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募捐成效。一是建台账、严程序修章立制促使慈善捐赠规范化运行;
二是培育和扩大爱心企业基金规模,与四家爱心企业设立“慈善爱心基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慈善工作良性循环。
2.走社区、集疫与共,筹集爱心款物助力疫情防控。2022年区慈善总会分别于1月26、8月26日向我区14个疫情防控检、1个隔离点工作人员、为奋战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15.38万元慰问款物,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传递浓浓关爱之情。
3.履职尽责,帮扶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助力乡村振兴。区慈善总会严格按照慈善救助办法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30起。实施“慈善助学”项目为77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27.94万元;“慈善大病”救助困难妇女家庭及困难家庭56人,发放救助金16.7万元;“六一”国际儿童节到峪山镇泉水村、打伴岗村慰问41名留守家庭儿童;“重阳节”为全区17家公办福利院及其他供养人员的老人开展“孝老敬亲·爱在重阳”送温暖活动;向张家集镇徐窝村三组唐明秀实施困难救助。
(二)树立创新工作意识,拓展慈善工作新局面
1.襄州区慈善总会2022年“大爱襄州·慈善先行”公益慈善座谈会。9月1日上午,襄州区慈善总会2022年“大爱襄州·慈善先行”公益慈善座谈会召开,襄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军出席并对区慈善总会工作做了强调,区民政局局长陈爱国总结了全区慈善工作开展情况。此次座谈会表彰了一批优秀的爱心企业,并向全社会发出“慈善倡议书”,6家爱心企业参与“慈善助学”捐赠,募集善款7万元全部用于资助2022年困难学子入学帮扶,圆了他们的“求学”梦。
2.加强宣扬营造全民慈善氛围,打造公开、透明慈善理念。一是打造区慈善总会官网,开辟慈善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拓展基层慈善救助的新功能,活跃道德建设的新阵地,丰富社会治理的新实践,担负共同富裕的新使命。网站可实时查询捐款情况、受助情况,使捐赠、善款使用更加公开透明。同时开通了襄州区慈善总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捐款功能、捐款查询功能,为打造阳光慈善、透明慈善规范化运行奠定了基础。全年慈善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信息11篇,充分宣扬慈善正能量;二是以第七个“中华慈善日”、第二个“湖北慈善周”为契机,开展“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慈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慈善法律法规,构建全民参与慈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3.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村、社共建,促进慈善资源与需求对接。依据省民政厅、省文明办等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5月底至6月初,全区各镇(街)开展13场“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培训会,各镇(街)、民政办及419个行政村社共计884人次参加培训,实现全区基层培训全普及、全覆盖。取得的成效:襄州区张家集镇梅铺村依托湖北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通过总会互联网平台于2022年6月21日发布:【2022基建】--张家集镇梅铺村道路修缮项目,筹款金额66910.01元。2022年10月9日襄州区慈善总会已完成项目筹款金额拨付。
(三)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1.获得2022年在省慈善总会通讯员年度工作前20位“优秀通讯员称号,发稿量9篇。
2.完成省市区安排的慈善救助工作。
3.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2021年度区慈善总会收入、支出,通过审计完善、规范慈善总会的收支。
4、两个年检:社会组织及社会慈善与募捐慈善组织年检。
二、分析研判形势
1.提高政治站位,慈善助力乡村振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慈善的主动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先行,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传统的救难解困的社会救助领域,拓展到助力共同富裕共享美好生活总要求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2.加强文化引领,凝聚向善力量。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通过慈善典型选树,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企业文化与慈善文化的深度融合。大力传播慈善文化理念,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让慈善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今后三年及2023年工作
1.“全省联动”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通过“幸福家园”项目建设,实现社会资源和精准帮扶有效衔接;二是“医路同行”慈善医疗服务项目。依托信息科技为弱势群体提供细致入微的慈善医疗服务,助力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2.运用科技手段,强化数字赋能。慈善事业要以数字化驱动制度重塑,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工作方式,既是一个全社会参与慈善的平台,也是慈善服务对象反映诉求的平台,更是慈善组织科学高效规范管理的平台,还是慈善供需对接的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慈善”的模式创新,大力推动“指尖公益”,丰富筹款手段,提升网络筹款能力,提高慈善的便利度、精准度和公信力。
3.慈善捐赠多元化,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大舞台。一是建立慈善捐赠机制。在区慈善总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镇街、开发村社设立慈善工作室,打通慈善捐赠最后一米;二是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慈善捐赠。拓宽通道渠道,通过“慈善一日捐”、慈善项目认领、积极开展资金募集,为慈善项目的运行提供资金保障;三是慈善捐赠形式多元创新。
4.汇聚“五社”力量,志愿服务助家园。通过创建并运行乡镇社区公益基金,为困难群体提供支持性服务,开展社区公益与志愿活动,支持社区治理,改善社区环境,壮大社区社会志愿队伍,开展为民服务,引导“五社”力量参与慈善公益活动。